不解決這些問題,我國機器人市場春天永不會來!
2020-6-23 8:43:45 點擊:
全國人大代表聶鵬舉在兩會期間提出:“工業機器人是智能制造領域最具代表性的產品。建議加大對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產業扶持力度,推進產業朝中高端方向發展,提升國產機器人研發與制造水平。”
之所以在兩會上提出這樣的提案,基于以下事實:我國已連續6年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的最大消費市場(目前約占全球市場三分之一),并且正在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成長。但是,即使具有如此大的活力,同國外相比,我國的工業機器人產業存在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缺乏核心人才與核心技術,以及中高端核心零部件嚴重受制于人等瓶頸。
我國的工業機器人,到底在哪些方面還有廣闊的進步空間?還有多長的路要走呢?
核心零部件仍需進口
目前,工業機器人主要應用在焊接、噴涂、搬運、裝配、切割等領域。控制器、伺服系統和精密減速器是其技術難度最大的三大核心零部件。伺服系統可謂是各類機器人和精密設備的核心“心臟”。
盡管國產機器人市場需求突飛猛進,但是機器人所需要的核心零部件一直被外來品牌壟斷。在機器人工業發展早期,市場一直被"四大家族"(ABB、KUKA、FANUC、YASKAWA)所占領,一個控制系統,二是核心零部件。加之國產機器人起步比較晚,所以錯失了技術優勢和成本優勢。
機器人產業鏈
但是前面提到,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依托這樣的市場優勢,對核心零部件的前景還是應該保持信心。
近兩年,我國科技發展以及智能化產品普及程度極大提高,機器人市場又迎來小高峰。盡管2020年初受到疫情的影響,整體市場經濟波動,但是機器人卻在這場“戰疫”中表現突出,尤其是服務機器人。
2016-2020我國機器人市場規模情況
從國內外機器人產業的宏觀角度來看,國產工業機器人雖然和國外相比還有一段距離,但這種差距將會逐漸縮小。
部分國產機器人隨著品質技術的深入鉆研提升,也開始走出國門,跨入國際市場。相比進口品牌,低價格的國產工業機器人,能以更優的技術及可靠性服務國外內制造企業,即占據了更高的性價比優勢,所以國產機器人的機會與空間依然很大。
此外,背依中國龐大的機器人市場,地理因素也成為國產核心零部件的優勢。無論相較國外企業起步發展晚多少,堅持做最優質的產品,不斷打磨產品質量,差距一定會越來越小。
價格戰制約良性發展
雖說走出國門的機器人以價格優勢占領了部分國際市場,但是在國內市場,企業之間的價格戰確實屢見不鮮。
目前工業機器人主要用于代替簡單的重復性勞動,太昂貴的機器人會失去代替的意義。低成本的工業機器人更有利于推動工業4.0和智能制造方案的落地,但是智能制造業的發展,要求工業機器人還要有好的品質和先進的功能,因而投入的成本就不會很低.
以AGV機器人為例,在過去的幾年,國內AGV發展極其迅速,涌現出了大量AGV廠家。盡管國內AGV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但蛋糕再大,吃蛋糕的人多了,每個人分的就少了。
為了搶占市場份額,一些AGV企業開始大打價格戰,在14年,一臺普通的AGC產品能賣16萬左右,而通貨膨脹不斷嚴重的今天,有些企業只賣不到4萬。國內AGV價格受行走模式、充電方式、載荷、導航方式等影響,價格由十幾萬到一百多萬不等。但現在已經有公司喊出要將AGV的價格降到3萬以內,這讓一些比較小的廠家很難在市場上站得住腳。
但是,許多買家受到成本的限制或者對AGV不夠了解,很可能出于成本選擇低價一方如此循環,劣幣驅逐良幣,慢慢的好的東西為了生存,也開始降價了!
價格適當做低有利于產業化,規模化,但價格過低過濫,就扼殺了產業。這是被無數事實證明的真理。
所以,目前的AGV行業需要的是恢復商業理性,不僅僅是AGV行業,對于工業機器人整個產業來說,那些爭相拋出低價吸引顧客的企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產品質量和研發上,我們的工業機器人才能以更好的形象出現在大眾視野里。
目前中國機器人密度相對較低
機器人密度是指行業中每10000名工人中機器人的數量。該指標是反映一個國家制造業水平的重要參數。
盡管中國機器人市場廣闊,但是放在更加龐大的加工制造業背景下,我國的自動化水平其實還有非常大的進步空間。201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密度為97臺/萬人,首次超過全球的平均水平。2019年,中國電子學會發布了《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9年)》。《報告》顯示,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預計,中國機器人密度將在2021年突破130臺/萬人,達到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美的集團已經開始為提高機器人密度做出努力,在過去5年科研投入超300億元,在包括中國在內的11個國家設立28個研發中心,全球研發人員整體超過10,000人,目的就是將機器人使用密度提升至625臺/萬人的發達國家水平。
一方面,隨著工業機器人競爭加強,技術趨于成熟,而且易用性增強,效率提高,工業機器人價格降低,投資回收期不斷縮短;另一方面,人口紅利不斷下降,勞動力成本上升,這兩個因素為中國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提高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系統集成商發展受阻
目前在國內的機器人企業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機器人系統集成企業,不是機器人本體企業。
國產工業機器人剛起步時,有少數賣本體的企業是盈利的,但由于穩定性問題頻頻爆發,售后維護的成本非常之高,集成商這才應運而生。許多人說做機器人集成應用做得好非常賺錢的,但是這話似乎有些以偏概全了。
系統集成的壁壘相對來說比較低,所以與上下游議價能力較弱,雖然毛利水平也不高,但市場規模卻遠遠大于本體市場。如此龐大的市場需求,卻沒有激發系統集成商的活力,究竟問題在哪里?
一方面,系統集成項目幾乎都是非標準化的,每個項目都不一樣,比較難上規模,絕大多數廠商的年產值并不高,營收規模超過3億元的“大企業”也主要集中于汽車四大工藝領域。也就是說,整個行業中也只有這部分龍頭集成商企業才能真正賺到錢。
另一方面,由于機器人集成是二次開發產品,需要熟悉下游行業的工藝,如果聚焦于某個領域,通常可以獲得較高行業壁壘。但是同樣由于行業壁壘,很難實現跨行業拓展業務,通過并購也行不通。
此外,由于需要墊資,集成商通常要考慮同時實施項目的數量及規模,因而不能及時擴展業務。而且系統集成商發展對人才要求極高,核心的銷售、工程師和安裝調試人員的要求都不低,這些都對集成商發展增加了難度。
但是,目前的工業機器人產業本身就是一個集系統集成、先進制造和精密配套融合一體的產業,所以系統集成也必將是整個行業發展的必要條件。相比較來說,掙脫核心技術限制、改變市場規模局限等,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所以工業機器人產業目前最能夠突破的還在系統集成領域。
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商與本體制造相輔相成,是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應用的基礎,機器人本體的發展需要系統集成商的推動,而系統集成商也需要本體廠商的支持。我國集成商企業應把握機會,把行業細分,逐漸模塊化、功能化,掌握核心工藝、完成專業的技術積累。此外,系統集成商也可以發展智慧工廠或數字化工廠,不僅僅要做硬件集成,還要做頂層架構設計和軟件集成。
我國工業機器人的未來:大有可為
近年來政府實行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大力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工業機器人正在不斷得到廣泛應用。同時,機器人生產線改造,不斷國產化,使國產機器人從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研發到整機制造等都可以獲得大量實踐與探索的機會。
尤其是在工業機器人的核心技術方面,包括減速機和電機等核心零部件,隨著國產機器人市場占有量與品質需求的提升,核心零部件產品技術也在不斷更新換代。其技術成熟度越來越高,價格也更加透明,也為國產機器人發展提供了大量機會。
盡管許多人說,國產零部件與進口相比還存在差異,但是從目前來看,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的主流供應商已經全球化,所以國內外機器人生產商的采購價差正漸漸趨近。國產機器人與進口機器人在同等品質硬件上的成本幾乎在同一水平線上。低成本高品質,才是本土機器人企業的硬核突圍的最好方式。
把品質管理做好,從核心零部件與原材料的選擇開始,即進入嚴格的檢測流程,在裝配環節也要有詳盡的管理細則。宏觀來看,國產工業機器人雖然與發達國際相比還有一段距離,但差距正在逐漸地縮小。部分國產機器人隨著品質技術的提升,能夠走出國門,跨入國際市場,正是我們被認可的表現。相比于進口品牌,低價的國產工業機器人,能夠憑借更優的技術以及更大的可靠性服務制造企業,占據更高的性價比優勢,所以國產機器人的機會與空間依然很大,讓我們拭目以待。
- 上一篇:機器人領域危機四伏,景氣循環能否化解? 2020/7/28
- 下一篇:公司新版網站正式上線 2013/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