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技術成關鍵 九成靠進口
2015-12-7 10:46:15 點擊:
隨著工業自動化和智能制造的興起,工業機器人市場也開始呈大幅上升趨勢。國際機器人協會統計,2014年,世界工業機器人銷量增長27%,中國市場工業機器人銷量5.6萬臺,猛增54%,市場銷量連續第二年位居全球第一。
在東莞,去年開始每年財政拿出2億元扶持企業“機器換人”。“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也于去年11月掛牌成立,按當時的規劃,該基地將實現市場化運作,由引進的香港大學教授李澤湘等多名機器人專家組成的專家團隊負責運營,計劃總投資約27億元人民幣,分三期開發。首期建成機器人研究院、孵化器及科技創業學院;第二期建設國際學校和高端人才社區;第三期建設機器人基地骨干企業總部及研發中心。
多數國產機器人只會“抓東西”。
機器人業內將整個產業鏈分成了上中下三個層次:上游是核心零部件,主要是減速機和控制系統,這相當于機器人的“大腦”;中游是機器人本體,即機器人的“身體”;下游則是系統集成商,依賴上游和中游的核心設備做集成品。
“不僅是珠三角地區,國內90%的機器人企業都處在下游這個環節。”這是記者走訪的機器人企業老板對行業現狀的趨同的概括。由于缺乏核心技術,“扎堆”產業鏈下游的機器人企業絕大多數仍是中小企業,與ABB、FANUC、KUKA等國際產業巨頭差距甚遠,完全不在一個量級。
東莞市政府經信部門統計數據顯示,當地機器人企業產值普遍在4000萬元以下,而其中11%的企業制造了近40%的裝備產值,可見有的企業完全是微型企業。廣州市工信部門數據也顯示,2014年當地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產值約200億元,占裝備工業總產值不到10%,如果僅是機器人產業,占比就更微乎其微。
弱小帶來的是,企業生產的機器人應用和智能水平也較低。何敏佳介紹說,德日企業的機器人普遍以6軸或以上高端工業機器人為主,壟斷了汽車制造等機器人應用的高端行業領域,而目前珠三角乃至全國的企業生產的還多是以搬運和上下料為主的中低端機器人。
90%關鍵零部件靠進口。
走進珠三角實施了“機器換人”計劃的工廠車間會發現,能夠進行智能自動化作業的工業機器人、機器手多是瑞士ABB、德國庫卡、日本安川電機和發那科的產品。
據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介紹,去年以這四家為代表的外國企業占據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份額超過70%。另一組數據也說明了國產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還不高。2014年,國產工業機器人產量1.2萬臺,只占國內市場銷量的20%。
發展工業機器人必須突破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技術這一關鍵難題。之所以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被國際巨頭占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大多依靠進口,從而使得國產品牌機器人成本相比國外品牌機器人并無多大優勢。
東莞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總經理石金博說,目前東莞能夠進行工業機器人關鍵部件研發生產的企業只有零星幾家,多數企業90%關鍵零部件和中高端數控系統均依靠進口。比如,大量進口德國西門子、日本發那科和三菱的高性能數控系統,中低端的則從臺灣地區進口。
此外,很多通用型精密零部件,如導軌、減速機、伺服電機等也必須依賴進口。目前,在控制器、伺服電機和驅動領域,已出現一批有一定技術水平的本土企業,但與國外產品相比仍存在體積大、輸出功率小等技術差距,而在精密減速器方面則鮮有代表企業。
早在2008年就立項研發工業機器人減速機的廣州數控,經過近6年攻關,在RV減速機最重要的兩個性能——精確性和穩定性上取得了突破,已經取得兩項工業機器人減速機專利,分別應用于公司的機器人及各種變位機上。
“我們意識到工業機器人減速機在機器人主機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期望打破國外RV減速機的壟斷,降低機器人主機成本,找到國產機器人的出路。”何敏佳說。
據介紹,目前廣州數控的RV減速機達到年產300臺套以上,精度已經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廣東省經信委有關負責人披露,未來3年廣東規模企業技術改造投入將達9000多億元。廣東長盈精密公司董事長陳奇星告訴記者,一套進口工業機器人平均價格為35萬元,加上自動化解決方案和配套設備,則需45萬元甚至上百萬元。一個企業的改造升級就動輒需要數億元。
正是看準了商機,不少國際機器人企業已準備和中國企業合作在中國設立生產基地,為即將到來的機器人需求大幅增長提前布局。一些國產機器人企業負責人說,如果國產企業不在核心技術上突破,那么很可能出現“中國的扶持政策,火了國外的企業”。
更讓人擔心的是,弱、小、散企業的叢生,會不會讓新興的機器人產業在高歌猛進中快速跌入低端產能過剩的“魔咒”?
身邊的大市場看似誘人,“但若僅憑同質化低端擴張,而不追求高端突破,國產機器人產業和應用的未來都可能遭遇困境。結果,只能是‘別人吃肉’,我們‘喝湯’”。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理事長曲道奎說。
面對各地對新興產業的“熱潮”,如何統籌全國產業布局,避免滑入低端過剩的陷阱?一些機器人技術研發人員對記者說,必須考慮到各地的工業基礎和產業配套,在部分地區布局機器人產業,不能再搞“一窩蜂”,明確各地不同的發展重點,避免重復建設。在各國均處在起步階段的服務機器人,國產機器人企業可以同步布局。
- 上一篇:我司袁總受聘北理工導師 2015/12/15
- 下一篇:公司新版網站正式上線 2013/9/22